绍兴一带清明节习俗

导语 绍兴一带清明有什么习俗呢?都做些什么事呢?绍兴本地宝小编为你解答。

  在绍兴民间有一句谚语:“正月灯,二月鹞,三月上坟市里看姣姣”。清范寅《越谚》:“上坟即扫墓也。清明前后,大备船筵鼓乐,男女儿孙,尽室赴墓;近宗晚眷,助祭罗拜,称谓上坟市。”绍兴诸项祭祀,妇女均须回避,唯上坟和祭祖,可让女性参加。

  关于扫墓的历史,《后汉书·明帝纪》中注汉官仪:“古不祭墓,秦始皇起寝于墓侧,汉因而不改,诸陵寝皆以晦(月末)、望(月半)、二十四气、三伏、社、腊及四时上饭。”东汉王充《论衡·四讳》:“古礼庙祭,今俗墓祀。”阳春三月,蛰居了一冬的人们多到郊外踏青兼扫墓,故演成了上坟市。

  绍兴北部平原河道纵横交错,是典型的水乡。“出门便是水,抬脚要用船”。旧时绍兴人扫墓非用船不可。有钱的乡绅富商之家,雇的是“画舫”、“明瓦大船”,一般人家也要雇乌篷船,农家则自有“坦船”、“小划船”,一家老少,男男女女,打扮得“花枝招展”。清明时节,鉴湖、瓜渚湖、青甸湖、铜盘江、白塔洋、贺家池等水域上,“上坟船”如过江之鲫,构成了绍兴水乡的一道独特风景。

  上坟用的祭品,根据各家经济情况而定。一般说来,普通人家十碗是少不了的,六荤四素的样子。如果上坟的路途遥远,来回要一天时间,所以除了祭品,各家也会多带一些菜肴,供自家人中午吃喝之用。大户人家就更讲究了,有的还专门请了厨师在“上坟船”里现场制作。

  扫墓按例要在坟上压一些土,谓之“淋坟”。此外,在上坟时间的安排上,也有特别的讲究。不论何种人家,凡新丧之坟,必须在应清明上,并得连上三年。并且家里要做三年清明祭祀,此外还要做三年的七月半、做冬至(祭祀)。而“老坟”在清明前后十五天选定日子上坟就可以了。

  P1这就是绍兴一带的艾饺、艾糕

  清明上坟,不能没有艾饺、艾糕。艾是多年生草本。揉之有清香,叶呈羽状分裂,背面有白色细毛。取洗净艾叶稍煮一下,加入糯米粉,艾饺以猪油、白糖、芝麻、松仁、核桃肉、百果为馅,也有咸菜笋丁馅的,捏成僧帽状饺子,再上锅蒸熟即可。艾性温,味辛苦,有散寒去病、温经止血的功效。清明之后,天气转暖,多雷阵雨。越谚有“清明吃艾饺,不怕阵雨浇”之说。

  此外,上坟还有一种叫芽豆的食品,也是必需的。用陈年的老罗汉豆,在水里浸泡到吃水饱和,捞起后裹以草包,保持一定的湿度和温度,等出了芽,煮熟后就可以吃了。而上坟为什么要用芽豆?也是大有寓意的。因为“芽”再进一步就是“苗”,芽和苗都是有希望有想头的东西。

  P2这就是芽豆

  此外,旧时清明节又有将杨柳枝插在屋檐瓦下和门户上的习俗。妇女将柳枝插在鬃发上,小孩还要戴柳枝编的帽子,说是“清明不戴柳,红颜变白头”,故在上坟时常见不鲜,不以为怪。

  当然清明除了上坟扫墓寄托哀思外,还有放风筝(绍兴人叫放鹞)、踏青等活动。

关注更新
返回本地宝首页

热点推荐

最新阅读

反馈